top of page
搜尋
作家相片Angel Huang

「台灣小農種碳專案」:從土地出發,攜手減碳邁向永續

地球日已經成為一年一度的環境慶典,但同時也變成了漂綠的狂歡節。《消失的一兆美元》的報導指出,每年至少需要1兆美元來幫助開發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包括適應更熱的溫度和海平面上升,建設清潔能源專案,以及應對氣候災難。然而,至今世界銀行控制的國家,包括美國、德國、中國和日本,尚未撥款鉅額新資金用於解決發展中國家的氣候問題,私營部門也未填補這一空白。


紐約時報的報導《消失的一兆美元》,當中提到發展中國家的氣候問題解決資金不足。(圖片/截圖自紐約時報)

氣候、環境問題,對於公私部門的負責人而言,似乎都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事。每年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公約大會似乎都是一場華麗詞藻堆砌的媒體宣傳,要求國際政客、各國領導人實際採取減少碳排放的行動,但卻往往緣木求魚。


專註於環境議題的一位個人表示,厭倦了宣傳和攻擊,決定回到土地,從農業著手實際做些事。他選擇了農地土壤固碳作為行動方案,將自己的環境管理、品質控制、標準化和供應鏈管理的經驗應用到農業中,尤其是對日漸雕零的小農進行國際減碳認證,以提高他們的自尊、自信,並增加產量和產值。


「台灣小農種碳專案」經過一年多的推行,已進入第一年的績效審查階段。檢視了156公頃的農地,結果顯示每公頃土壤有機碳增加80多噸,將二氧化碳暫時封存在土壤中,這項專案規劃長達10至20年。在專案進行初期,小農對於取得如此豐碩成果的原因多半無法清楚解釋,因為「種碳」的原理涉及多個領域和學科,對一般人而言過於抽象和複雜。


人在做,天在看。一年多的種碳專案,花蓮玉長良里的小農144公頃,每公頃減碳92噸二氧化碳當量,吃一飯長良米,可以減碳20公斤,我們是不是應該考慮國產的減碳米?(圖片來源/方儉提供)

然而,儘管難度不小,改變過去70年建立的工業化農耕模式並不難,只需採取幾項措施,例如減少翻耕和土壤擾動、增加土壤覆蓋、使用生物資材、合理使用肥料並減少農藥的使用,同時不減產量,逐步調整農耕方式。這些農業減碳的做法因地而異,但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實驗和統計,初期即可見到良好的固碳效果,長期可增加5~20%的碳固定效果。以台灣普遍的砂壤土為例,每公頃只需增加0.1%的有機碳含量,即可增加27.5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固碳作用。若完成「國際千分之四倡議」,則每公頃可增加110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封存,具有相當可觀的效果。


種碳不僅有助於解決糧食安全和氣候安全問題,還可以增進農民和農村的收入。按照黃金標準認證規範,專案開發者必須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進行量化評估、監測和第三方認證,將永續的績效轉化為美元,以便與國際進行比較和評估。


由於「台灣小農種碳專案」第一年的固碳結果超過預期,每公頃土地增加了80餘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固碳作用。考慮到未來每年增加的限制可能有限,專案開發者決定以保守的30噸作為估算的基礎,並擬定了擴大服務內容的計劃,以幫助小農監督、紀錄、評估和修正他們的農務。此外,他們還計劃指派受過訓練的專人前往為小農進行採樣和送樣,以確保採樣與檢測的一致性。


未來,如果每年逐步增加1千公頃的農地,到2030年將達到7千公頃,並預計每公頃農地有2位農民,即共有14000位農民參與。假設每公頃每年增加30噸的二氧化碳當量固碳作用,且每噸碳的交易價格為50美元,根據此估算,小農種碳專案10年累計的量化效益如下:





每噸碳的減排效益為647.82美元,其中SDG 13氣候行動的碳交易價值為50美元每公噸。此外,根據不同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每年可帶來不同的效益,例如消除飢餓、促進健康福祉、提供優質教育、促進尊嚴的工作和經濟成長以及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等。總計,每噸碳的價值為647.82美元,換算成每公頃土地,每年可增加17,991美元的效益


在2023年地球日活動中,根據「投資我們的星球」的主題,我們宣布啟動了小農種碳專案的認證,作為企業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投資的一部分,將小農種碳納入企業的ESG資產組合。我們強調,企業的永續發展不僅僅依靠「認養」或「捐款」,而是要面對他們每一筆資金的責任,確保對投資人、股東和社會大眾都是有利的。


「台灣小農種碳專案」通過公開透明和公眾參與的方式,獲得了國際減碳和SDG量化認證,為企業或團體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ESG永續投資機會。為了讓更多企業參與,我們將以種碳土地作為標的,計劃為期10年,每公頃每年提供30萬元台幣的投資,讓企業可以選擇投資真實且致力於減碳的小農。專案開發者將大部分的投資金額交付給有效種碳的小農,以提高他們的收入。


ESG投資的目的是促進大小農創造碳資產和碳權,其中包括可交易的碳信用、土地生態SDG價值、農產品以及其他相關的食農環境教育和生態旅遊服務。企業可以通過分享碳權來獲得部分小農產品,進而成為企業的碳資產,從而共同邁向淨零的目標。


支持國產種碳的米飯絕對是一個具有意義的行動。通過這樣的支持,我們不僅可以幫助種米的小農在土壤中固碳,減少碳排放,還可以促進農業永續發展,提高小農的收入和生活品質。此外,溯源系統的建立也能確保小農的貢獻得到公平評價,並幫助最終消費者了解他們所購買的產品的碳足跡和價值。


建構小農種碳平台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可以促進更多小農和企業走向淨零,並為地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實質貢獻。通過這樣的平台,我們可以實現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未來的世代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參考文獻及圖片來源:

近期熱門文章:




14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