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tenlife2019
2024年7月21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高效能低耗能:現代溫室技術與再生能源的完美結合
溫室技術是現代化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手段。根據統計,截至2020年,中國溫室面積已達到187萬公頃。雖然溫室技術在提高農作物產量方面具有顯著優勢,但其高能耗問題也不容忽視。溫室內的溫度、光強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等參數的調控都需要大量能源,這對環境和經濟效益產生了不利影響。此外...
45 次查看0 則留言
Angel Huang
2024年7月11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壢西坪產業文化發展協會勇奪「第三屆金牌農村競賽金牌」,優質農村發展備受肯定
苗栗縣政府積極輔導農村社區參與全國最高殿堂的農村競賽「第三屆金牌農村競賽」,卓蘭壢西坪產業文化發展協會和黃金小鎮休閒農業區代表苗栗縣參賽,分別榮獲金牌和銀牌,突破前兩屆的優異成績,壢西坪產業文化發展協會首次獲得金牌殊榮,顯示苗栗縣政府深耕地方、打造優質農村的成果備受肯定。...
67 次查看0 則留言
Angel Huang
2024年6月2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AI技術革新農業,BETSY系統助力畜牧業者
BETSY 使用攝影機和數據幫助牧場主和農民快速識別動物,保持健康狀況,監測困境,並在產犢季節發送分娩跡象。這些功能以高精度完成,減少了因疾病和惡劣天氣而死亡的動物。目前,該技術已在加拿大和美國北部的 200 多個農場應用。 人工智慧技術,如...
10 次查看0 則留言
Angel Huang
2024年6月24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農業部再推新碳匯方案:綠碳、黃碳、藍碳助力減碳大計
農業部近日計畫將綠碳(森林碳匯)、黃碳(土壤碳匯)及藍碳(海洋碳匯)方法學提交至環境部審查。一旦這些方法學被正式公告,相關單位將能依據這些方法學取得減量額度(碳權),並在碳交所等市場進行交易。然而,農業部官員強調,如果僅為了取得碳權而從事森林經營,經濟效益不高,主要目的是希...
3 次查看0 則留言
Angel Huang
2024年6月13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雙贏革命:紐約州投資500萬美元推動農業光電,促進可持續發展
在美國農村地區,圍繞太陽能的爭論日益激烈,但太陽能產業正在使用一種新策略來應對。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農業光伏(agrophotovoltaics)系統不僅能產生清潔能源,還能促進農作物的生長和保護昆蟲族群。紐約州已經看到了這些證據的潛力,決定推出一項價值500萬美元的新計劃...
5 次查看0 則留言
Angel Huang
2024年6月1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智慧植物工廠崛起:AI助力無毒水耕蔬菜新時代
AI浪潮席捲全球,智慧農業正在成為新興的技術熱點。在新北市板橋區,一座名為"智慧植物工廠"的設施正利用自動化設備和仿造天然環境技術,生產無毒水耕蔬菜,並推出了家庭版的"智慧農田"。這種家庭版智慧農田外型如同一台小型水族箱,操作簡便,使得任何人都能在家輕鬆成為智慧農夫。...
116 次查看0 則留言
Angel Huang
2024年6月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鈣鈦礦太陽能在農業中的應用潛力 : 「蓋亞二號農電共生場域驗證」實驗概述
台灣鈣鈦礦科技與豐藝電子近日合作啟動了一項創新實驗,藉由在溫室上方鋪設透光型鈣鈦礦太陽能板,測試其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潛力。此實驗名為「蓋亞二號農電共生廠域驗證」,旨在利用鈣鈦礦太陽能板的透光發電特性,同時促進農作物生長和發電效益,開創農電共生新局。...
48 次查看0 則留言
Angel Huang
2024年6月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智慧農業:創新科技助力農業產業轉型
"智慧農業"作為彌補人口減少和熟練農民缺乏的一種方式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技術的開發和引進方面,智慧農業正在取得令人矚目的進展。例如,使用配備人工智慧的無人機噴灑農藥、利用影像分析系統將生長條件轉化為數據、以及使用應用程式遠端控制農場環境等技術。...
10 次查看0 則留言
Angel Huang
2024年6月3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未來之路:台灣農業減碳面臨的挑戰與前景
台灣於2018年發起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旨在促進社會創新和永續發展。多年來,在行政院各部門與民間的攜手合作下,這一盛會已成為台灣的重要國際活動。今年,該活動邁入第7屆,以「韌性亞洲」為主題,於4日和5日在台灣舉行,吸引來自亞洲12個國家的超過100位講者參與20多場平行論壇...
4 次查看0 則留言
Angel Huang
2024年5月3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未來農業:加拿大垂直農場實驗全年生產漿果,擊破季節限制!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及確保穩定的糧食供應,近年來,農業界探索了一種新型種植方式——「垂直農場」。這種方法不同於傳統的耕作方式,無需依賴陽光和土壤,而是利用建築物、貨櫃屋或封閉空間內的垂直堆疊方式種植作物。此舉不僅可以利用都市土地,直接減少運輸成本及碳排放,還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等...
4 次查看0 則留言
Angel Huang
2024年5月27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農業創新!農業部推出「低碳種稻」技術,每公斤白米減碳21%
農業部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指出,農業活動是造成碳排放的一大來源,其中水稻栽培面積最廣。為因應此挑戰,該機構提出了三階段的減碳技術改善方案,包括乾濕交替灌溉、合理化施肥以及適時採收。這些措施估計每公斤白米可減少21%的碳足跡,同時提升了白米的品質。...
27 次查看0 則留言
Angel Huang
2024年5月2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小農碳權交易路徑揭密:友善耕作走向永續發展
3月15日,屏科大社區林業中心和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聯合舉辦了一場線上說明會,探討小農是否能夠參與碳權交易。活動邀請了關心碳權交易的農友和相關單位參與,旨在了解農林地的碳匯情況以及農民碳權量測與取得的機制。屏科大森林系教授陳美惠指出,為了展現友善農產品的碳匯價值,他們計劃...
194 次查看0 則留言
Angel Huang
2024年5月2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綠色轉型!」韓國井邑市推出低碳農業課程,開啟生態友善農業新紀元
楓美大學的低碳農業課程是井邑市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的一個重要舉措。該課程不僅僅是為了改善農業生產的環境影響,更是為了推動當地農業的轉型升級,使之更加環保、高效、可持續。 因此低碳農業課程透過經營環保有機商業化技術培訓等多種教育課程,獲得了積極的迴響,吸引了...
7 次查看0 則留言
Angel Huang
2024年5月22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解開越南太陽能與農業發展的雙贏之道:光伏技術的創新應用
越南政府目標是迅速擴大再生能源,特別是太陽能和風能,以實現淨零排放。然而,越南最具生產力的太陽能潛力地區大部分與農業用地重疊,這引發了土地使用的緊張局勢。農業光伏技術將太陽能生產整合到農業土地上,同時允許農作物生產,提供了解決再生能源快速擴張與糧食生產之間土地緊張局勢的獨特...
4 次查看0 則留言
Angel Huang
2024年5月21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久保田與Green Wind攜手推動農電共生計劃
久保田公司宣布將於7月啟動一項新項目,旨在在栃木縣和茨城縣等關東北部的農地上安裝太陽能板進行發電。這一合作將與在農業太陽能發電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Green Wind合作,以促進農業的發展並推動脫碳。 農電共生設備需考慮其高度和柱距等特殊要求,以及太陽能電池板的遮陽率,以確保...
5 次查看0 則留言
Angel Huang
2024年5月17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脫碳新里程碑:KURKKU FIELDS將建造千葉縣永續農場新設施
KURKKU FIELDS是由日本知名音樂人小林武史打造的永續農場,該農場結合了藝術、美食和農業的概念,吸引了許多觀光客、學校和企業,讓他們走向大自然,體驗農作。這座位於偏遠地區的農場自2019年開幕以來,每年平均吸引超過五萬人次的遊客。在限定活動期間,每天更有近兩千人次的...
7 次查看0 則留言
Angel Huang
2024年5月2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加泰隆尼亞自治區推出農電共生發電標準,促進農業和能源的融合
在加泰隆尼亞自治區,農業部門和氣候行動機構(DACC)合作,向農業界推出了一項前所未有的計畫,旨在促進農業與能源產業的融合。這個計畫旨在在農業用地上開展農電共生,並制定了相關的技術標準。 根據新標準,農業光電被定義為一種混合開發系統,將農業和電力結合在同一地區。該指令規定,...
6 次查看0 則留言
Angel Huang
2024年4月24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韓國總統委員會決定推進「農電共生」計劃,促進碳中和與綠色成長
韓國政府於總統2050年碳中和綠色成長委員會23日在首爾政府大樓召開的2024年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宣布全面啟動「農電共生導入策略」。透過農電共生發電系統,農民在耕作的同時將能夠賺取再生能源的利潤,這一策略旨在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推動國家朝向再生能源的轉型。...
16 次查看0 則留言
Angel Huang
2024年4月23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相模原地區開農電共生項目,致力於農業脫碳與社區發展
在神奈川縣相模原市,一項旨在實現農業脫碳與社區發展的創新計劃正式啟動。相模子農場株式會社、Tama Empower 株式會社、生活俱樂部消費者協同組合神奈川、以及生活俱樂部消費者合作社東京,將攜手在綠區青原前戶地區建造兩座全新的農電共生發電廠。此舉不僅旨在利用再生能源推動農...
14 次查看0 則留言
Angel Huang
2024年4月22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台灣小農種碳專案」:從土地出發,攜手減碳邁向永續
地球日已經成為一年一度的環境慶典,但同時也變成了漂綠的狂歡節。《消失的一兆美元》的報導指出,每年至少需要1兆美元來幫助開發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包括適應更熱的溫度和海平面上升,建設清潔能源專案,以及應對氣候災難。然而,至今世界銀行控制的國家,包括美國、德國、中國和日...
15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