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玉里的長良里即將在1月27日上午9點舉辦蘿蔔節,成為台灣第一個小農減碳專案在國際認證前的亮點活動。此專案旨在實現17項SDGs永續發展目標中的第四項─優質教育,將田園化為教室,向世界展示小農如何透過增加土壤碳匯,實現「健康的土壤,健康的作物,健康的人」的目標。
長良里民自2022年5月初加入「國際黃金標準」立案的「台灣小農種碳專案」以來,在里長陳文華的帶領下,成功動員全里小農參與,建立了台灣首個農業減碳淨零的村落。這項專案在中央山脈玉山下初步驗證了1公頃實驗田的土壤,去年收集豐存了66噸的二氧化碳當量的有機碳,達到「千分之四倡議」的目標,引起專家學者的關注。
蘿蔔節是台灣農村的傳統活動,而長良里民則將其賦予「種碳、減碳」的概念,結合自然的五行相生相剋、土壤碳匯方法學,將傳統農閒活動與國際農業減碳結合,呈現在村民、遊客與親子眼前。
所謂有機土,指的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在自然環境中與植物共生,通過植物光合作用,有機質大量存在泥土中,形成土壤。然而,近代的農業實踐,如化肥、農藥的使用和重型機具的耕耘,導致土壤中的微生物滅絕,影響生態食物鏈的基層生機。「種碳」的概念強調透過植物光合作用和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將二氧化碳保存在土壤中,創造生態系統。
在蘿蔔節中,人們可以親身參與拔蘿蔔的活動,觀察地上與地下的植物體,觸摸土壤,並深入了解土壤和植物的關係。同時,炕窯的體驗讓人們感受到火是生命轉換的樞鈕,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生質氣體更可替代天然氣,提高燃燒氧化的效率,實現節能。
透過長良里的努力,他們呈現了農業減碳的成功案例,並將古老的智慧與知識重新引入人們的生活,期望能激發更多人參與減碳行動,走向淨零時代。
參考文獻及圖片來源:
近期熱門文章:
鈣鈦礦太陽能農電共生試驗成功,農業與太陽能發電共存共榮
日本污水處理設施啟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示範實驗 重量輕、厚度薄迎接新能源時代
農業光伏中的人工智慧如何幫助為您提供更優質的食物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