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 作家相片Angel Huang

未來之路:台灣農業減碳面臨的挑戰與前景

台灣於2018年發起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旨在促進社會創新和永續發展。多年來,在行政院各部門與民間的攜手合作下,這一盛會已成為台灣的重要國際活動。今年,該活動邁入第7屆,以「韌性亞洲」為主題,於4日和5日在台灣舉行,吸引來自亞洲12個國家的超過100位講者參與20多場平行論壇。

「韌性亞洲」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4日、5日在南投登場,「生態農業」論壇由KPMG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右1)擔任主持人,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左1)、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柳婉郁(左2)、台灣農業跨領域發展協會創辦人張奐雲(中)、逢甲大學特聘客座教授曾梓峰(右2)等人獲邀擔任講者。(陳念宜 攝)

在有關農業如何應對氣候變遷的討論中,專家學者們分享了台灣的因應策略,包括增加自然碳匯、發展生態農業以及推動溯源餐廳等。他們希望這些舉措能從生產端到消費端為減緩全球暖化盡一份力。


這場高峰會的目標不僅是提供一個討論氣候變遷和社會創新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將這些討論轉化為實際行動。台灣希望通過這樣的國際盛會,促進跨國合作,共同應對全球面臨的挑戰,為地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專家籲呼「應從大自然著手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柳婉郁表示,牛津大學的研究顯示,儘管過去20年人們已經進行了許多對抗氣候變遷的努力,包括發展綠能和人工碳捕捉等技術,但氣候變遷的趨勢並未有效減緩,依然十分嚴重。因此,她強調,我們或許應該重新思考,回歸自然的方式來應對氣候變遷的問題。


柳婉郁教授進一步解釋,大自然具有吸收碳的能力,被稱為「自然碳匯」,其中包括海洋碳匯、森林碳匯以及土壤碳匯。許多已開發國家已經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如碳費、碳權和補助等,以鼓勵各界增加自然碳匯,提升自然界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儲存能力,進一步減緩全球暖化的速度。


這樣的呼籲凸顯了對於氣候變遷問題的新思維,主張利用大自然的力量來對抗全球暖化,並指出政策上的改變和大眾意識的轉變對於這一挑戰的應對至關重要。


全球首見!台灣展開小農主導的減碳認證專案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透露,「台灣小農種碳專案」已有近300位小農加入,透過調整農業土地管理方式,增加土壤碳匯。他表示,專案初步結果顯示,約有152公頃的土地已吸收了1萬3千噸的碳當量,並已初步通過認證。原本預計的規模僅為1萬噸以內,但實際結果超出預期,因此計畫將延伸為大型專案,需再花費3到6個月進行申請。


「台灣小農種碳專案」是全球首個以小農為主體的減碳認證專案,計畫持續逾10年。所謂的小農指的是擁有農林牧業用地2公頃以內的農家,他們種植的農作物多種多樣,包括稻米、水果、咖啡和茶葉等。在專案指導下,農民採取了多種措施,如減少農藥和肥料的使用、實施輪作以及使用微生物有機資材等,以達到「種碳」效果。


雖然部分農民施用的肥料量可能不多,但透過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達到大量吸收碳的效果。專案也發現,除草劑對土壤中的有機碳造成相當大的損害。這個專案不僅有助於增加農產品的產量,還有助於改善土壤健康,減少對化肥和農藥的過度使用,進而實現減碳目標。


從消費端促進減碳!台灣經驗躍上國際

台灣農業跨領域發展協會的創辦人張奐雲指出,減碳不僅僅是生產端的事情,消費端也能發揮關鍵作用。她表示,透過追蹤食物運輸的里程,減少碳排放,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並保護生物多樣性。張奐雲強調,他們的工作是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12,即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和生產。她強調,只有當消費者關心食物的來源,確保食物是當地生產的且安全無虞時,才能真正推動餐廳以及更廣泛地農業的改變。


張奐雲進一步指出,從2013年開始,農業跨領域發展協會推動溯源食材管理制度,目前台灣已有1200家溯源餐廳。這套從產地到餐桌的供應鏈管理機制備受肯定,甚至在去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上,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協會參與會議,分享多年來的實務經驗,將台灣的成功經驗推廣至全球。


糧食自給率過低 有待跨部會整合正面迎擊

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只有30.7%,引發了人們對於糧食安全的關注。農業部去年公佈的《糧食供需年報》顯示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專家柳婉郁指出,糧食自給率低的原因在於台灣人口中外食族比例過高,這使得對國產農產品的需求不足。雖然農業部鼓勵人們多吃米、多吃飯,盡量選擇國產農產品,但未能解決根本問題。柳婉郁強調,要提升糧食自給率,需要增加餐廳、餐飲業者以及食品加工業者對國產農產品的使用率。然而,餐廳業者一般不會選擇國產農產品,因為其價格較高,而且規格和料源不夠穩定。


柳婉郁進一步指出,農業部只負責管理生產者,而餐廳業者則由經濟部管轄。因此,政府未來應該進行跨部會整合,協調鼓勵業者使用更多國產農產品,這將是解決糧食自給率低的關鍵一步。


此外,受氣候變遷影響最深的就是農業。當糧食供應不足時,會對政治和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張奐雲呼籲台灣應該出現更多低碳溯源餐廳,這將有助於維護地球的永續發展。


參考文獻及圖片來源:


近期熱門文章:



3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